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樂齡教育,快樂而忘齡的終身學習


民國101年下半年,在金門縣政府教育局、金城樂齡學習中心的共同推薦下,李瓊芳老師和我以退休教師的身份,一起參加了教育部「樂齡教育專業人員培訓」。培訓課程分初階、進階兩階段,初階36小時,進階24小時。


培訓結束,最大的認同是:臺灣健保花費龐大,高齡朋友偏愛逛醫院,我們要鼓勵高齡者,與其常在醫院裡沈重相見,為何不多在校園裡輕鬆學習。故高齡者的學習,已不必再以書籍為主,以效率為高,他們大可以自我的體能、性向為中心,強調輕鬆、快樂的學習。因此,影像、大地,無一不是提供新知的資源,聊天、遊戲,無一不是獲取新知的方式。

最深的感悟是:休閒,是高齡者的需要和福氣。任何的學習活動,對高齡者而言,已不必再強調競爭力、爭強好勝,而是要以健康優先、安全第一。以自我的體能為度,累了,就休息。雖然主辦樂齡活動的行政單位有評鑑上的壓力,但如何在評鑑壓力與快樂學習間取得平衡點,這不正是樂齡教育者的功課嗎?基本上,高齡者在生活的心態上,固然要心閒志定,在學習的行動上,亦貴在不疾不徐。
 

 

  進入21世紀,也進入了全球高齡化的社會。因應全球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的政策架構,主張從健康、參與、安全三大面向上,來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降低醫療與照顧服務的成本。在此國際潮流下,為了避免老年人口等於依賴人口,各國國家政策無不致力於希望以「活躍老化」的過程,來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先知先覺的高齡者固然已從生活的摸索中,體會得如何安排老年生活,後知後覺的高齡者則思效法之、學習之。在此需求下,高齡者的教育機構應運而生,如法國、英國的「第三年齡大學」、新加坡的「樂齡學堂」、澳門理工學院的「長者書院」……等等。

  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亞洲第三個最快老化的國家,他們在1980年代已開始關心老化課題,對老人教育十分重視,且以「樂齡」來稱呼年長者,期許他們都能視老年階段為「快樂的年齡」,能藉著參與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社區服務來展現活力,因快樂而忘齡。

目前,新加坡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占10%,平均壽命男性79歲,女性80歲,且預估到2030年,老人人口將占18%。相較於臺灣的人口數據,目前,臺灣老人人口占10.7%,平均壽命男性76.15歲,女性82.66歲,且預估2025年,臺灣老人人口將升為20%

臺灣老人人口比率、平均壽命與新加坡接近。此外,新加坡與臺灣又同為華人眾多的亞洲社會,民俗大同小異。故臺灣的「樂齡學習中心」即以新加坡「樂齡學堂」為範本,再配合臺灣社會的特殊條件,參考改進之。

  因應臺灣高齡少子化社會的來臨,民國95年,教育部即公布了「高齡社會教育政策白皮書」,推動樂齡學習,期待樂齡的四大願景:1/終身學習;2/健康快樂;3/社會參與;4/自主尊嚴。民國101年,臺澎金馬一共設立了225所樂齡學習中心,並以其中7所為示範中心。

 

天地的時序有四季,人的生命亦有春秋。基本上,55歲以上的樂齡人生,已是進入秋季的人生。那麼,高齡人口理想中的生活是什麼?根據2007年的調查報告,臺灣老年人認為理想老年生活最重要的五大元素,依序為:1/身體健康;2/獨立(不需人照顧)3/無慢性病;4/與子女家人同住;5/有家人親友關心。

  而高齡者對於自己的身心靈又需要有那些認識呢?

  首先,要認清,身体的老化,是生命必然的現象,我們不能阻止老化,只能延緩老化而已。生物老化理論主要有二類:一類是「預先規劃老化理論」,認為老化過程由DNA基因生物時鐘所控制,是先天決定的;一類是「隨機理論」,認為老化快慢由自由基破壞細胞器官的速度而決定,深受後天因素的影響。總之,人一定會隨著時間在生理各方面逐漸呈現老態,唯有營建良好的生活型態,才能享有健康活力的天年。

人老心不老。人格發展中,兒童的同質性高,高齡者個別差異性大。成熟型的高齡者,其最可貴的人格特質是智慧。所謂智慧,是指一個人不但能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決定,而且具有愛的能力,能保有對社會的持續關懷。智慧與關懷,讓高齡者能保有一顆不老的心。

身心健康,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高齡者人際關係的特質,可由人生存活的五大進程來認識,此五大進程為:1/無思;2/無知;3/無奈;4/無我;5/真我。其中,從「無我」到「真我」的四個發展,正是高齡着者最重要的人際歷練。此四個發展為:1/把自己當成他人,這是無我的奉獻;2/把他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的分享;3/把他人當成他人,這是智慧的取捨;4/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真我的完成。

一般的人際關係理論,有空間舒適論、社會護航理論、交流分析理論等等。總之,基本上,每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發展,會從自己出發,擴及家人、鄰居、同學、同事、社友等,並從這些親、疏、遠、近的人際關係網絡中,發展出個人的歸屬感。但年紀越大,越會傾向於維持規模小但穩定的老友社交圈。

身心靈和諧。靈性是一種展現真、善、智、仁的狀態與能量。靈性修養的理想狀態是「心閒志定」,至少,是「求得心安」。

在這匆忙緊張的工商社會裡,人心本就不容易安定,尤其是高齡者。故要如何安頓高齡的身心靈呢?重點如下:1/身:關照肉體的健康。高齡者要瞭解,肉體必然會老化、會病、會痛的事實,視病如友,接受它;2/心:關照情緒的感受。人心如餐廳,高齡者要學會讓酸、甜、苦、辣的滋味隨緣聚散於餐廳,強留苦、辣固然不宜,強留酸、甜也是不必;3/靈:超越人性負面的束縛。負面的人性有貪求、妒嫉、怨恨……等等,我們要多以心存正念、善念來對抗負面的人性。高齡者尤其要戒之在得、在貪,凡事量力而為、適可而止。學會清淨放下,才能得到靈性的大自由。

生、老、病、死。凡人皆怕死,高齡者尤其忌諱談死,但生、老、病、死又是生命必然的過程,不論多努力地健身、養生,肉體還是有它一定的期限。人唯一能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追求靈性的永生,藉著立德、立功、立言,建立三不朽。偉人立大德、大功、大言,平凡的你我不妨立小德、小功、小言,至少,讓你的親友感念你。

靈性不在玄秘界,而是近在人間。故智慧的人生,強調生活即道場,要讓自己的心安定於日常生活中的舉手投足間。

發展中的社會不斷地變遷著,高齡者的身心特性不變,但其觀念、需求卻會隨環境而改變。因此,沒有完美的樂齡課程,只有不斷發展的樂齡教育。面對未來,臺灣樂齡教育的蓬勃發展,已是必然的趨勢。因此,我們對臺灣樂齡教育的思考,已不是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去經營它的課題。

樂齡教育的課程和活動包羅萬象,其主要宗旨是:1/教育高齡者獨立自在。身心健康第一,終身學習最快樂,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財富……等等。2/教育社會大眾敬老尊賢。瞭解「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建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和善社會。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停止學習的人都會日漸衰老,持續學習的人則會青春常在,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就是永遠都有一顆年輕的心。」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