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金門視角‧馬祖風情


 

金門視角‧馬祖風情                                    洪春柳

 

  長達36年的金馬戰地政務,讓許多人總把金門、馬祖聯想在一起,也混淆在一起。70年代,臺灣的老師寄了封信給在金門的我,信封上寫著「連江縣金門」;即使進入千禧年後的小三通,還是有許多臺灣人常誤以為金門、馬祖是比鄰而居。

  在戰地政務的體制下,在許多「臺澎能,金馬不能」的限制裡,與其說臺澎金馬是政治上的生命共同體,不如說金門、馬祖是同命共運的兄弟島。金門、馬祖,同樣是戰地,同樣是離島。

  我一直想從金門的視角,來看看這個地遠情親的兄弟島。1992117日,金門、馬祖同時終止戰地政務,同時開放觀光,同時對外揭開神秘的面紗。但我想看看馬祖的夢想,卻遲遲至2012年才實現。路遥不便當然是主因,金門和馬祖之間,一直沒有直線的交通,90年代,一定要東行臺灣,再由臺灣反轉馬祖,即使千禧年後,金門多了西進大陸的選擇,到馬祖,還是要經廈門、過福州,諸多不便。

  20124月,追隨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會創會150周年、禧年福傳金馬的活動列車,我終於由金門輾轉來到了同屬「金馬宗座屬理區」的馬祖。

  地遠情親。初訪馬祖,我不能不屢屢用金門的視角來審視馬祖的風情。

  同是離島,金門面積15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大金門、小金門2島;馬祖面積3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南竿、北竿2島。30多平方公里到底是多大?我亳無概念,直到飛機來到馬祖的上空,看到伸展入海的北竿機場跑道,我才開始閱讀它的「小」。

家有笨狗


 

        家有笨狗                                                        洪春柳

 

  我不是愛狗人士,現在卻日日與狗為伍,套一句孟子的自辯語:「余豈好『狗』哉?余不得已也。」

  就像許多養狗人家一樣,因為孩子要養,所以狗就進門了。數年前,我在大街上遇見洪君牽著一隻小狗,他看到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解釋蹓狗的原因:「狗是兒子在臺灣養的,現在丢回金門讓老爸、老媽接養,走在大街上蹓狗的感覺還真不習慣呢。」

  不久,我也被迫接養了一隻狗,而且是中型狗。我當然不想把牠帶到大街上蹓,但狗是動物,每天都要吃、喝、拉、撒、睡,吃喝睡還可在屋裡解決,撒尿拉屎卻非得帶出門不可,於是,我成了在公園裡蹓狗的人。

  每天早、午、晚固定帶牠出門三次,牠就不會在屋裡大小便。先生和我,一個早班,一個午班,輪流著「蹓狗運動」,如果有一人出遠門,另一人還得代班。碰上兩人皆要出遠門時,更要先安頓好狗的問題。

  養狗的麻煩不僅於此,我們的中型狗雖是隻「會叫不會咬人」的笨狗,每次與狗相咬,都是被咬的份,但是牠虛張聲勢的愛吠卻讓我們飽受困擾,三不五時,總要為狗吠人而向人道歉,因為不管什麼理由,狗吠人,就是狗的錯!

  養了狗才知道什麼叫自找麻煩,但是要丢了牠又於心不忍。我不時困惑著,以前娘家也是養貓養狗的,我怎麼沒感受到牠們的麻煩?是不是傳統的大家庭人口多,人手也多?是不是以前的人把貓狗當畜牲養,現代的人將貓狗當寵物養?還是以前餵貓餵狗是媽媽的事,不是我的事?……

總之,狗號稱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因為牠不懂人世中有貧富之分,也搞不清社會裡有貴賤之別,因此,不論主人智、愚、貴、賤、富、貧,認人的狗只會對牠的主人忠心耿耿,許多愛狗人士就是愛牠的「愚忠」。但我還是跟兒子言明在先,我跟狗之間是好聚好散,牠在我身邊,我就給牠飯吃,如果那天牠丟失了,我是不可能「登報尋狗」的。

  就像自己有孩子的人,才會真正去注意別人家的孩子。因為自己養了狗,我也開始注意到其它狗的存在,原來社區裡有這麼多家養狗的存在,有老狗、小狗、黑狗、黃狗……,社區外還有流浪狗。狗不但有共性,如地盤性強、忠心耿耿,還有個性,有的狗愛吠,有的狗善鬥,有的狗顧家……等等。

  以「狗」會友,養狗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狗經。狗不會說話,不會看電視、打電動,所以牠有很多安静的時間去觀察主人、模仿主人。寵狗的君有則經典的狗故事,她的狗跟主人一起坐沙發,一起睡床鋪,有一次,她帶狗回娘家家族團圓大聚餐,當大伙一窩蜂圍上餐桌時,小狗也跟著搶了一張椅子!原來,牠竟把自己誤以為是「人」了。

情有獨鍾話公視


 

情有獨鍾話公視                                    洪春柳

 

  民國60年代,臺灣三家電視台先後開播,先有1962年的臺視,再有1969年的中視,然後是1971年的華視。從此,臺灣進入「人人看電視、家家有電視」的年代。

  但那時的金門尚處戰地戒嚴時期,隔著臺灣海峽播出的電視,隨著天候的變化,時而清楚,時而朦朧。直到1978年,華視為了國防部的電視莒光教學節目,在金門特設轉播站,島民才沾邊受惠而得以看到清清楚楚的華視畫面。因此,形成了一段金門人「家家看華視.人人識葉青」的特殊島景,華視勞軍團一來金門,總是受到軍民最熱情的歡迎,金門阿公阿婆對葉青華視歌仔戲的熟悉度甚至超過楊麗花的臺視歌仔戲。

  不過,我對華視並沒什麼特殊情感,反倒是對1998年在臺灣才正式開播的公共電視情有獨鍾。

  公共電視在臺灣,一向給人小眾、嚴肅、綜藝少、社教多的印象。但我對公共電視最早的印象卻是從開台大戲《鹽田兒女》切入,那時金門的電視收視情況還不是很好,《鹽田兒女》連續劇以黑白的畫面出現,幾天清晰幾天模糊,我卻是每天準時開機,認真地守著公視畫面,雖然不免是里里拉拉地看完它。

  從此,我迷上了公視連續劇,一看多年。

看遍公視連續劇後,以主題為主,我把歷年來播出的公視連續劇分為三個時期:

一、早期的文學連續劇,或改編自文學作品,或以文學人物為主。如琦君的《橘子紅了》、徐志摩的《人間四月天》、白先勇的《孽子》、張愛玲的《她從海上來》等,這些作品讓觀眾能藉著戲劇再讀一遍文學家豐富的心靈世界。

2010,單樞機金門行


 

        2010年,單樞機金門行                               洪春柳

 

  2012822日晚間,台灣天主教教區第一位樞機主教單國璽安寧、安祥地回歸主懷了!金門教友懷念他和金門的因緣,尢其懷念他2010年來金的風釆。

  單樞機主教一共來過金門三次,第一次在70年代,第二次在1994年,第三次為2010年。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幾年前的金門還很落後,十六年前的金門已進步了很多。2010年這一次來,單樞機特別興奮,因為這是他獲知罹癌以來,第一次走出臺灣島,他盛讚金門美麗得像一座大花園。

  2006年,甫退休的單樞機由醫師口中獲知罹患了第四期肺腺癌,且只剩下23個月的生命,他以極短的時間接受事實,並把它視為天主的安排,隨即展開積極的生命告別之旅巡迴演講,以自己的心路歷程,鼓勵世人珍惜生命,活出大愛。六年來,單樞機全臺走透透,一共作了200多場的告別演講。

  2010年,88高齡的單樞機來到金門,為8282010年安寧療護傳愛種子初階培訓班」主講生死學,並主持29日金城天主堂的主日彌撒。

  金門的研習會一向冷淡,安寧療護傳愛種子班擁有單國璽樞機主教、安寧之母趙可式博士、康泰基金會執行長江綺雯博士等一流講師群,在台灣辦研習,學員要收費三百元,在金門不收費且送午餐便當。但主辦的衛生局長陳天順還是擔心學員不夠踴躍,故捨社福館的大場地而取金門衛生行政大樓的大教室。没想到,單樞機魅力遠至金門,聞訊單樞機親臨,當日學員大爆滿,不但預定的便當臨時由130份增至190份,還有二、三十個欲入場的民眾被拒於門外。

 

  單樞機愛的旋風金門行,不僅為金門帶來安寧傳愛課程,更為金門帶來一位智慧長者的典範。

  88歲的老人,當他挺直地坐著、站著,就是一種人生典範。單樞機以病軀之身還侃侃而談,從生死的角度,談他的知識、經驗和體悟。生死的知識可從科學、哲學、神學等層面來探討,單樞機以自己12歲的瀕死經驗,青年時子彈過耳的驚險經驗,更確定了立志修道的人生方向,並從六十多年的修道生活中,體悟到當信德、望德皆圓滿後,人將得以悠游在天主汪洋的大愛中。愛是解決人生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愛可以滿全一切!

走進泰國金僑的家


 

                走進泰國金僑的家                                        洪春柳

              

 

  20125,我第四次泰國行,在泰國停留10天。

  回想,1988,第一次的泰國行,那時,金門猶是戰地政務,比臺灣晚了十年才開放出國觀光,我們特地帶母親去看遠嫁泰國的二姐。於是,母親、先生、兒子和我4,參加臺灣的旅遊團第一次出國,在泰國停留15天。

  1994,第二次的泰國行,增邀五妹母女2,6個人同樣參加臺灣的旅遊團。先玩馬來西亞、新加坡,再脫隊自行飛往泰國,在泰國停留20天。

  1999,第三次的泰國行,金門已有旅行社,我們家族成員16人自行組成一團,一切事宜交由金門的旅行社辦理,因為團去團回,在泰國僅停留7天。

  母親生前,常帶著愉快、滿足的口吻,說著她的三次泰國行。

 

  2007年以來,金門縣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金門華僑口述歷史計畫,基於曾有的泰國因緣,我一直希望有機會參與泰國金僑的訪談工作。但作泰國金僑的口述歷史,難度要比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高,主因有二:一者,金僑資料零星。泰國沒有金門會館,除了少數金僑寄身福建會館外,其它金僑甚少聯繫;二者,華語的溝通有礙。泰國的泰化政策執行徹底,華文教育中斷將近50,大部分的金僑第二代已不會說華語。

  2011,口述歷史計畫主持人董群廉秘書,一知道我二姐夫吳景輝先生、二姐洪春美女士從泰國返回金門來,即積極與之聯絡、洽商。透過曼谷中華會館、曼谷福建會館的公文往返,經過數個月的努力後,終於尋找出了十幾個泰國金僑家族。

  20125,董群廉秘書、陳炳容老師依計畫公差成行,18天的泰國、馬來西亞金僑口述歷史。我則以自費隨行,僅停留泰國。二姐夫、二姐居中協調、翻譯。因此,泰國8,我們的訪談團基本上有成員5,由曼谷始,一路南下,至泰國南部宋卡後,董、陳2人轉搭火車繼續南下馬來西亞,我們3人則搭飛機北回曼谷,再續曼谷未竟的訪談工作。

  因為沒有金門會館可作訪談地點,因為受訪者不是大會長、大富商,就是年高的長者,按照常理,都不太適合要求他們來旅社接受採訪。既然不宜喚山前來,那麼,就讓我們就走向山去吧!因此,這一次泰國金僑口述歷史的工作,最大的特色即為趨車到府,訪談團走進金僑的家,一一深入拜訪,而此行拜訪的最大意義,則是促使沒有聯繫、沒有會館的泰國金僑,有了熱絡互動的開始。

 

一、曼谷

 

  曼谷停留2,拜訪了中華會館、福建會館、臺灣會館,訪談了陳水龍會長、林秀瓊女士、吳金美女士、吳耀南先生……等人。

  中華會館歷史百年,但建築物在陳水龍會長任內剛作整修,故外觀古雅,內部設備新穎,風格現代。會議室展列一部價值不菲的四庫全書。陳會長在壁上掛著「弘邦睦誼」的會客室裡,暢談他的金門淵源和泰國奮鬥史,他們先祖追隨鄭成功由金門遷居臺南,父親雖然長居臺南,他自己卻是隨著老闆飄洋過海來泰國打天下。

  大曼谷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馬路上幾乎是永遠的人多、車多、交通亂,房子的門牌號碼也是似有序、還無序,巷弄忽雙行、忽單行,號碼忽跳東、忽跳西,即使是久居曼谷的二姐夫,為了找到受訪者的貴府也是費煞苦心,車子是繞了又繞,手機是打了又打。

華文熱,談曼谷華文教育


華文熱,談曼谷華文教育                     洪春柳

                --訪中華會館張立明校長


 

  20125,隨金門金僑採訪團到泰國作口述歷史,拜訪了曼谷中華會館。曼谷中華會館成立於1907,係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曼谷奔走革命時,鼓勵僑胞立會以團結僑心。會館旁,有一座十年前興建啟用、頗具規模的中華語文教學大樓,一樓題名「泰國曼谷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70年代畢業於臺灣臺大中文系,並由金門高中國文教師一職退休,千禧年後,又就讀大陸廈大中文研究所,經歷了教繁體中文、學簡體中文的過程,對當代海外僑界的華語文教育一向有興趣。看到中華語文中心,馬上心生親切,趕快把握機會向張立明校長請教。

  謝謝張校長爽快地接受我的訪談。張校長出身教育世家,畢業於60年代的臺灣臺大外文系,有數十年的辦學經驗,德高學優,現任中華民國立法院最高顧問、僑務諮詢委員、中華會館名譽理事長、中華語文中心校長等職,在曼谷僑界甚受敬重。

 

1:曼谷中華會館的華語文中心由張校長一手創辦,培育華語人才無數,是曼谷

  甚受重視的華語文中心。校長可以談談中心的簡史嗎?

1:曼谷中華會館的中華語文中心成立於1992,到現在,正好20年。當代曼谷為了政治因素,執行泰化政策,1948年至1991,將近50年的時間裡,泰國嚴格限制華文教育,只允許在小學裡由小一教到小四,而且一星期不得超過5小時。泰國政府對華文教育的態度是不加輔導,任其自生自滅。故50年來,華文在泰國華人社會裡是斷層的,華語成為華人新生代的外語,而非母語。

    進入80年代後,世界的潮流、趨勢有所改變。首先是臺灣鼓勵臺商前進泰國,投資設廠,刺激了企業界中級幹部對中文的需求;接著,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大陸對外開放,大陸與泰國之間的經貿、旅遊都快速成長。

    泰國政府意識到華文的重要性,因此,1992年開放華文教育。政策一開放,當時擔任中華會館理事長的我即搶先申請開辦,取得50年來的第一張泰國華文辦學証,創辦了曼谷中華語文中心。

2:辦教育,千頭萬緒,張校長創辦中華語文中心,首重什麼?

2:師資,有優良的師資,才有優良的教學品質。中華語文中心成立之初,師資缺乏,但我們一開始即要求清一色的臺灣師資。以來到曼谷的臺商眷屬為主,聘請臺灣大專院校畢業、有教學經驗者為優先。目前,我們的師資已由創校時的6,增加到40,還是維持清一色的臺灣師資。

321世紀,全球華文熱,這現象對曼谷的華文教育有影響嗎?

3:最明顯的影響是:年輕人學華語的意願增強了,提供學習華語的市場也變大了。泰國政府開放由幼稚園到大學都可以有華文課程,連台商子女最喜歡讀的國際學校也開設華文課程,各種社團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華語補習班。

    根據2008年的官方統計,泰國已有2000多所中、小學把華文列為選修;也就是說,除了英文外,華文已成為泰國學生最普遍的第二外國語。以曼谷機場為例,它以服務完善擠身全球十大名機場,其機場標示,除了泰文、英文外,目前也廣用華文了。

4:以2000年左右、全球進入華文熱為界,曼谷中華會館中華語文中心20年的發展期.正好經歷了前10年、後10,校長可以比較這兩個10年的同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