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相見於《浯江副刊》

宗兄洪明傑近年來勤耕《浯江副刊》,並將其文稿結集成《溫柔時光》一書。
民國百年,周圍的朋友紛紛邁入後五十的人生。大多數的人離開了職場,轉變了生活角色,他們活躍在宗族活動、社團活動、菜市場、菜圃.. 等,生活重心回歸家庭,上侍年邁的父母,下輔新生的孫兒。
  民國百年的金門社會,深受臺灣社會的影響,大量引進外籍女傭幫忙照顧年邁的父母,年輕族群崇尚少子化的育兒觀,因此,這群5070歲的退休族,他們在家庭工作之餘,成為最有精力、財力和時間去從事休閒活動的休閒族群。精力充沛者在觀光版圖上東征西討,注重養生者在運動場上聞雞起舞,喜歡農作者在菜圃裡春耕秋收..,還有一群人在《浯江副刊》悄悄地筆耕起來。

Go!金門國際馬拉松

進入21世紀,深度旅遊蔚為風潮。深度之旅,包括了結合活動與旅遊,觀光客到他地,不僅為旅遊,還深入參與當地活動,甚至將參與活動列為主要目的,遊山玩水退為次要目的。
開放觀光後的金門,為維持觀光景氣,縣政府、國家公園等單位一年四季的活動不斷,「若配合活動來金門觀光,那一個活動最好?」當臺灣朋友如此詢問我時,我常不加思索地回答:「金門馬拉松」。
  傳說馬拉松起源於希臘,上古時,希臘聯軍與入侵的波斯軍隊大戰於馬拉松戰場,苦戰勝利後,一名希臘士兵帶傷長跑回雅典宣布捷訊,卻不幸力竭而身亡。故基本上,馬拉松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規定的長度約42公里。目前,全世界每年舉行的馬拉松賽事超過800個,最負盛名者有: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等。

尋訪金門舊戲院

19601971年,八二三砲戰後,十一年間,金門有十六間戲院如雨後春筍般集中落成。看電影,成為十多萬軍民在戰地生活裡苦中作樂的出口,並帶動金門的演藝空間由露天廣場走入室內戲院。但80年代後,隨著電視的普及、駐軍的收編等因素,金門的戲院一間間地歇業。2005年,連最後一家的僑聲戲院也吹起了熄燈號。
戰地時期,金門軍備第一,軍士優先,十六間戲院的興建,重點當然不是為民,其主要功能在提供軍士的休閒娛樂。但金門民眾因軍人而沾邊受惠,在6070年代裡,充滿了看電影的歡樂記憶。

因為愛,再來金門


 201110月底,在天主教友洪勤慎爵士的安排下,狄剛總主教與柴鼐立修女偕行金門。狄總主教幾次來金,最近的一次為1995年,這一次來,他最想看看新修的羅寶田神父紀念園區;柴修女曾於1974年在宏仁診所服務了一年,相隔三十七年,她想來看看金門的老診所、老朋友。
  相隔三、四十年,這其間,柴修女曾牧歌蒙古十二年。故午後時間,教友們邀在金城宏仁診所舊址作了一場温馨的小型座談會,講題「蒙古牧歌現代版-蒼茫中的光芒」,19952007年,帶著修會的歷史傳承和福傳使命,柴修女一行三人踏上了地廣人稀、異風異俗的蒙古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