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離島7號的開心農場



 開心農場位於離島一隅,門牌7號。

  農場的原主不知何許人也,只知他廢耕之前留下一井一水池。原本不識莊稼事的片哥,年屆50,即從拿筆的職場退休,閒閒在家無勞事,乃興起了學效陶淵明「躬耕南山畝」的念頭。

  Just do it ! 說做就做。在一片不被看好的聲音中,斯文的片哥真的放下右手的粉筆,拿起左手的鋤頭,鬆土、播種、澆灌……。度過了「草盛豆苗稀」的實驗期,農場裡,綠葉終於綠油油,果樹終於果纍纍,片哥在欣喜豐收之餘,還要忙著把漂亮的蔬果送給他人嚐,把稍醜的蔬果留給自己吃。

  獨耕南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場裡,「對影成三人」。片哥學習著和土地親密對話,滿足於農作物日日生息的成就感。農作物得以豐收,片嫂的支持當然功不可沒。片嫂的農場工作完全隨興,什麼事都可以做,什麼事也都可以不做,菜綠了就摘,果熟了就吃。一句「現採的蔬果最好吃」,就足以推動片哥一年又一年地耕鋤下去。

  一年、二年……,原本只是路過農場,下下指導棋的職場同事甲、同事乙,在幾次的親自下「田」演出後,竟戲演成真,成了農夫甲、農夫乙。
 

  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農場集合了「三人組」的團隊經營:農夫甲牽老牛鬆土播種、農夫乙雙手雙水桶澆灌,片哥日日修枝包果……,農場的作物一畝又一畝地開新發綠,綠田成片、成園,再把周圍的籬芭架構成牆,入園處,還加了一把「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的鎖。農場,儼然升格為莊園,姓莊的片哥更是水漲船高、理所當然地成了「莊主」。

  多年經營下來,莊園的美妙,在於它孕育出了三個神奇的精靈。

  精靈一:當地當令。

  近年來,台灣美食節目當道,所有的健康美食都強調當地當令的食材。工商社會,我們習慣於在大賣場買食品,在餐桌上認識食材;搬有運無的商家混淆了我們對當地當令食物的分辨,善烤喜炸的廚師阻礙了我們對原味食材的欣賞。

  人來農場,看到「土生土長」的農作物,當地當令的感覺馬上就來了!春來有蒜苗、桑葚,夏至有苦瓜、西瓜,秋到有茄子、秋葵,冬臨有蘿蔔、洛神花……等等。有一次,電視美食節目出外景,主持人站在農地上,生食現挖現洗的當令白蘿蔔,誇口其味甘如水梨。隔天一早,我馬上到農場如法一試,不意果真如此!

  精靈二:綠意盎然。

  彩虹有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色色各具特質,其中,綠色給人的感覺最平和、最具生機。藍天下的綠色大地,即使没有花朵、沒有果實,它仍然可以用不同深綠、淺綠的層次來律動畫面,讓人與自然,相看兩不厭。

  綠,是農場永遠的主色!除了四季分明的桃樹、桑葚樹、芭樂樹……等,當令的時蔬總是綠意盎然。不論花朵開得多鮮艷,不論果實結得多纍纍,當番薯藤、馬鈴薯、空心菜……等等的綠葉一蓬勃發展,整個農場就亮綠了起來。

  眼科醫師常常提醒電視兒、低頭族,走出戶外,看看綠色大地,它可以讓疲勞的眼睛獲得休息。長照病房裡,醫師鼓勵病人種植花草,以植物的欣欣向榮來鼓舞自己的生命力,作園藝治療。的確,業餘的農作是很容易讓人開心的,不論是耕耘過程中,看到農作物「一暝大一寸」的生機勃勃,或是驗收成果時,「自食食人」的交流分享,都是教人既愉悅又有成就感的。

  精靈三:新鮮分食。

  鄉村人家大多喜歡在家宅附近種種小菜,自食之餘,也分送他人。在我分你送的交流下,家家的菜色自然地呈現出多樣性、自足性。

  對這樣的新鮮分享,我倒不至於全面把它美化為「村人的慷慨」,反倒解釋為「大環境使然」。環境一,自家種的菜,不用花錢買,較捨得給予人,雖然它要花些時間、精力來照顧;環境二,吃不完的菜,不送人也會自然敗壞,雖然日曬、醃漬、冷藏可延長它的保存期。

  其中,農作物會敗壞,最是一道推動新鮮分享的神奇催化劑。已逝的電腦怪傑賈伯斯曾說過:「死亡,可能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給新生代開創道路。」我對「農作物會敗壞」,亦有近似的禮讚。

  離島7號的開心農場,開拓出價值後,雖然加了圍牆,加了鎖,但「不送人的農作物也會敗壞」,所以,它並沒有拒絕新鮮分享。

 

  細數過農場簡史,發現了農場精靈後,文末附加一提農場傳奇。

  話說,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各司其職,隔行如隔山,仕者難田,田者難仕。「終南捷徑」終竟是難得一遇的田事佳話。古籍如此記載:唐朝盧藏用舉進士,居終南山中,至中宗朝才得以高士得官,且累居要職。有道士司馬承楨曾被召見於宮闕中,將還山, 盧藏用指著終南山曰:「此中大有嘉處。」司馬承楨徐徐回應道:「以僕視之,仕官之捷徑耳。」

  回到現實,離島7號開心農場的農夫甲、農夫乙在下田耕作之後,先後被延請入閣當主任甲、主任乙,此舉或許不算「耕而優則仕」,但算是農場傳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